2)《星云大师讲演集》-佛教的政治观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流行的口号。几千年来,佛教对于山林的保护、动物的爱护、水土的保持,整个环境生态的均衡维护,可以说尽了最大的心力。林木不轻易砍伐,山坡不任意滥垦,珍禽异兽不随便捕杀,在佛教认为有情无情皆有,不可以妄加伤害,在慈爱不忍的悲心之前,生态自然获得保护,人类也享受了自己播种的美果。

  4.利济行旅:佛教有时在路旁搭建一座凉亭,让羁旅在外的游子有个歇脚休息的地方;或者在路边挖掘一口水井,供给饥渴的人清凉;甚至在路口施茶,让疲惫的行人得到滋润,恢复体力;晚上悬挂灯火,让夜行的乡客有了照明,以便兼程赶路。佛教施亭、施井、施茶、施灯的措施,提供了在外奔波流浪的异客多大的方便,替国家社会也尽了一份义务。

  5.文化建设:历代以来有不少的艺术家在敦煌、云冈、龙门、大同,雕刻许多惊天地、泣鬼神的佛教艺术石像,在暗无天日的石窟中描绘巧夺天工的壁画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瑰璨的遗产,甚至伽蓝殿宇建筑之雄伟豪壮,至今还成为后代子孙夸耀国际友人的文化宝藏,佛教艺术的精美,在中华文化宣扬的工作上,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。

  6.安住军民:过去每逢兵荒马乱的时候,寺院往往成为军队驻扎的场所、难民栖止的避风港。有一位将官告诉过我,他曾经率领两师的军队,住在四川的皇觉寺,躲过了一场兵灾。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兴起的时候,我出家的南京栖霞寺,曾经收容难民达二十万人之多,寺里的饭头师父们,每天为了煮稀饭给二十万人吃,就忙得人仰马翻,不可开交,佛教的慈悲包容,使许多遭受刀兵劫难的人,免于颠沛流离的。

  7.兴办教育:过去寺院曾经举办过不少的义学,礼请名师大德,免费教育失学的人,我个人也曾做过义学的教师。这几年来,政府更是利用寺院的场地,举行各种的讲习会,山也常常提供讲习服务。除此之外,寺院更是供给莘莘学子读书的最佳环境,例如:范仲淹、王安石、吕蒙正等名将宿儒,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,先总统蒋公中正先生,也曾经在雪窦寺读过书。佛光山新竹分院的无量寿图书馆,有最舒适的冷气设备、最幽雅的宁静环境,是学生们最喜欢读书的地方,每逢星期假日、寒暑假期间,更是座无虚席。另外寺院也创办各种的学校,譬如泰北中学、慈航中学、侨仁中学、智光商职、普门中学等等,以佛教服务奉献的精神,为国家社会作育英才。

  8.医疗救济:佛教不仅要用三学来袪除我们贪瞋痴三毒的心病,更要以现代的科学医药来治疗我们杂难奇症的身病。我的家乡江苏扬州的前辈高僧监真大师,他不仅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oulan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